理論物理教研室2017-2018(1)年師德師風建設座談會 |
![]() ![]() ![]() |
教研室成員主要觀點如下: 張獻圖: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 劉奎立: 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師德師風的根本。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圍繞“人本和諧,彰顯特色”這個目標思考問題,以“以實現中國夢”為指導,以培養“四有”新人為宗旨,進一步解放思想,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和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自覺把自己的教學和教研工作與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的接班人聯系起來,增強整體觀念和大局意識,培養學生健康成長。 韓金鐘: 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師德師風的核心。教師是“太陽下面最崇高的職業”,因為我們從事的是百年樹人的事業,“傳道、授業、解惑”,是人類文明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階梯和橋梁。也就是說,我們不但要向先人負責,更要向未來負責。因此,我們必須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要意識到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還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因此,我們要沉得下來,鉆得進去,意志堅定,淡泊名利,才無愧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孫現科: 遵循教育規律、因材施教是師德師風的靈魂。教育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在熱心和耐心的基礎上,還必須有專心和精心。要把握教學的特點、知識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把握教育的規律、學習的規律以及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要按照“尊重學生個性、關愛學生成長、發展學生潛能、完善學生素質”的要求,處理好個性與共性、感性與理性等各種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力戒千篇一律、死板教條的因循守舊心態,克服立竿見影、拔苗助長的急功近利情緒。要創造一種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學習氛圍,努力營造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孟明: 團結協作、開拓創新是師德師風的關鍵。團結是一個組織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體現。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現代社會,任何單打獨斗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想法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請所有老師要千方百計形成一盤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優勢互補中爭取更大的突破。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勤于學習、善于創新的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質,對于每個教師來講,創新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的根本途徑。我們要通過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去引導和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創業意識,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張云麗: 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是師德師風的具體體現。要培養學生,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要教育學生,同時教師要關愛學生。要使學生學而不厭,教師自己就要誨人不倦。教師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時刻記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學內容放在心上,還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談舉止、儀態儀表與內在的教養、涵養和修養聯系起來思考,一定要意識到學生是在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小節看大局,一葉可以知秋!我們的老師,在學校要做學生的表率,在社會上要做群眾的表率,發揮學校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窗口、示范和輻射作用。 毛文娟: 師德師風的內涵很深,外延很廣,以上只是著重強調的五個方面。希望大家在今年的集中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年中,認真學習、不斷總結,發現不足、采取措施、不斷改進、彌補不足,以積極向上的姿態和扎實有效的活動開展,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樹立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嶄新形象。 宋宏權: 在工作中,注重加強理論學習,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在大事大非問題上,能夠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做好工作,還必須注重業務和其它方面的學習,尤其是面對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所以根據工作需要和自己實際,堅持讀一些科技、管理、法律、歷史等方面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 馮亞敏: 在教學工作中,要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在工作中牢記“兩個務必”,扎扎實實干好教學工作。在思想上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并始終同黨委、政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終自覺的維護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恪盡職守,努力工作,自覺加強對世界觀的改造,牢固樹立全心全意教書育人的意識宗旨意識。
|